# 精准努力:刘媛媛的逆袭课
刘媛媛
◆ Preface 自序 我不想死于一事无成
我从不怕苦,我怕自己死于一事无成。
他们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为了什么,不知道每天做一道题目的作用是什么,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,所以会觉得前途遥远,步步为难。
◆ Chapter One 目标篇
朱兰认为,大多数品质不良的问题能够形成,可以归因为重要的少数,其余的小瑕疵,才是属于不重要的多数造成的。
果然内容改变之后,大多数问题都被解决了,剩下的就是一些不影响大局的瑕疵。
一家世界 TOP20 的跨国公司的高管,说到自己的大学生涯,她说从大二就开始搜集各种求职信息,去接触学长学姐,了解到了一些行业和职位的情况,最终结合自己的英语特长和专业锁定了几家外企,充分地研究这些企业的招聘要求。大四一毕业,轻轻松松地就从上千名应聘者里脱颖而出。
你会把看到目标时候的激动,偷偷代替自己的行动。
有仪式感的目标,你会看得更重要,对这些目标,你也会更忠诚。
人哪,放不下的那些,无非就是虚假的安全感和虚荣心而已。
应试教育不会给你答案,大学也不会给你答案,只有你自己主动去寻找,慢慢地去了解这个世界,然后结合自己的特长,去摸索出一个自己愿意奉献终生的领域。
◆ Chapter Two 策略篇
第一种是因为马虎和习惯出错的。 第二种是记录别人说错的和做错的。 第三种是记录自己因为不知道而做错的。 第四种是记录别人做对的事情,但是自己之前不知道的。
◆ Chapter Three 执行篇
研究者发现,没有提前安排时间、地点的学生,只有 32%交了作业,但是安排好了时间跟地点的学生,有 71%交了作业,是前者的一倍多。除此之外,减少选择也可以减少进入痛苦的小路的难度。
我们总是觉得不够专心是自己的问题,是我们自控力和注意力出了问题。但实际上可能是任务本身就有问题。
◆ Chapter Four 心态篇
人生不过百年,人太渺小
没道理我上台前一秒还能完整地大声复述,下一秒就全忘了。
许多紧张和焦虑是懒引起的。
人生的选择不计其数,选择之所以让人焦虑,是因为不确定自己会因为选择失去什么,更不确定得到的是否值得。
我的感想就是,拥有完善而统一的人生哲学太重要了。
对生活的热爱,就是来自选择的权利啊。
不要和身边的人比高下,越比只会越向下,越比只会越焦虑,而与那些遥远的顶尖的高手对标,反而会带来动力。
幸福是个很深刻的命题,需要你增强能力,拥有信心,找到归属,有所爱恋,掌控人生,主动选择。
我们总是在这个模式中循环:受刺激—努力—放弃。慢慢地,我们开始不敢努力,因为一旦努力就会再次验证自己真的不行。
即便我现在做得再好,我未来也一定会失败的
人是从问题、挫折和磨难当中汲取力量的,从而变成一个处变不惊的、游刃有余的、勇敢且智慧的人。
后来当我真正成熟起来,我开始理解一辈子在农村生活的我妈妈这样的人,从小根本没有机会去接受“体面和教养”的熏陶,也没有什么理想去支撑他们脱离琐碎无趣的现实生活,而我之所以能有机会去嫌弃她的俗气和粗鄙,这个资格还是她赋予的。
长大后的我理解了父母的一切,并且接纳。
在人前如果表现了真实的自己,会觉得不满意,可违背了心意去表演另外一个样子,又会觉得不甘心。 我们来回摇摆,每个人都有“做自己”的焦虑。
人就是这样,如果你不确定对自己的认知,就需要把判断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。
上学期间判断人能力的唯一标准,就是学习成绩。可学习成绩好的又有几个?一次又一次地考试失败,证明了你是个失败的人,不被周围的人认可,也没有其他机会和领域可以去自证,如何自信? 在作为学生的十几年
◆ Chapter Five 社交篇
析和研究。这些具体的技巧,即便知道了,也很难直接应用到生活中。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原来的那种谈话回路,好多话都是脱口而出的。如果想要做出改变,就需要大脑非常警惕,能够迅速地识别出谈话的信号,调出自己脑海中那个更正确的说话方法。
如果缺乏自我监督能力(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)和自我塑造能力(用正确的做法替代惯性的错误做法),就很难做出改变
◆ Chapter Six 学习篇
复杂的真实世界里需要的是什么呢? 需要的是洞察和理解的能力,是分析和思辨的能力,是表达和影响的能力,是创造和协调的能力。
第一种路径,追溯原因的链条,为什么之后的为什么;第二种路径,追溯证据的来源和可靠性,看看提供的证据是准确还是不准确;第三种路径,时空追溯法,过去是不是这样,我们也可以平行看一下其他的对比对象是怎么回事。
◆ End 写在最后: 年轻没有用
所有的生意,都是人的生意。